臥薪嘗膽
臥薪嘗膽[1]出自《史記·越王句踐世家》,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君主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,後演變成成語,形容人刻苦自勵,發奮圖強。
經過[編輯]
臥薪嘗膽的地點有諸說,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越王城遺址附近為一說
公元前496年,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,但被越國擊敗,闔閭也傷重身亡。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,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,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,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,並無視大臣伍子胥的勸阻把他送回越國。
但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,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,其實暗中訓練精兵,勵精圖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。「艱苦能鍛煉意志,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。」勾踐害怕自己貪圖眼前的安逸,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,因此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。晚上睡覺不用褥,只鋪些薪(柴草),又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,不時嘗嘗苦膽的味道,為的是不忘過去的恥辱。
勾踐為鼓勵民眾,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,在越人同心合力之下使越國強大起來,並在大臣文種,范蠡的幫助下,找準時機,消滅了吳國。
辨誤[編輯]
《史記》原文為:「越王勾踐返國,乃苦身焦思,置膽於坐,坐臥即仰膽,飲食亦嘗膽也。」沒有特指「臥薪」。「臥薪」和「嘗膽」連綴成語使用,最早出現在北宋作家蘇軾的《擬孫權答曹操書》:「僕受遺以來,臥薪嘗膽」。明代張溥《春秋列國論》說:「夫差即位,臥薪嘗膽」。
相關作品[編輯]
臥薪嘗膽 (電視劇)
參考文獻[編輯]
^ 林漢達作,學生課外閱讀經典 中國歷史故事集,長江文藝出版社,2024.01,第97頁
參見[編輯]
越王城遺址
毋忘在莒
閱論編春秋歷史事件前期平王東遷 · 攜王余臣 · 鄭莊公稱霸 · 周鄭交質 · 繻葛之戰 · 楚國稱王 · 晉國分裂 · 共叔段之亂 · 王子帶叛亂 · 周鄭交惡 · 東門之戰 · 北戎侵齊 · 曲沃代翼 · 齊滅紀之戰中期管仲相齊 · 陳佗之亂 · 長勺之戰 · 北杏之會 · 齊桓公稱霸 · 九合諸侯 · 尊王攘夷 · 存邢救衛 · 召陵之盟 · 假道伐虢 · 葵丘之會 · 泓水之戰 · 重耳流亡 · 城濮之戰 · 踐土之盟 · 殽之戰 · 秦霸西戎 · 趙盾主盟 · 下宮之難 · 問鼎中原 · 夏征舒亂陳 · 若敖氏之亂 · 邲之戰 · 魯初稅畝 · 鞌之戰 · 蟲牢之盟 · 華元弭兵 · 鄢陵之戰 · 晉悼公新政 · 湛阪之戰 · 三桓分公室 · 欒盈之亂 · 弭兵之盟後期崔慶亂齊 · 晏嬰相齊 · 子產相鄭 · 兵役制 · 世兵制 · 伍子胥奔吳 · 單氏取周 · 雞父之戰 · 役人暴動 · 刺殺吳王僚 · 吳滅徐之戰 · 檇里之戰 · 柏舉之戰 · 墮三都 · 檇李之戰 · 夫椒之戰 · 臥薪嘗膽 · 邯鄲之爭 · 宋滅曹之戰 · 吳舟師攻齊之戰 · 艾陵之戰 · 黃池會盟 · 越襲吳都之戰 · 田恆弒君 · 白公之亂 · 楚滅陳之戰 · 笠澤之戰 · 越滅吳之戰 · 越王勾踐稱霸 · 晉智瑤攻鄭之戰 · 晉陽之戰(三家滅智) · 楚滅蔡之戰中國歷史事件
傳疑時代 → 夏朝 → 商朝 → 西周 → 東周(春秋 → 戰國) → 秦朝 → 漢朝 → 三國 → 晉朝/十六國 → 南北朝 → 隋朝 → 唐朝 → 五代十國 → 宋朝/遼金夏 → 元朝 → 明朝 → 清朝 → 中華民國 → 中華民國/中華人民共和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