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嵛山岛
嵛山岛自西晋起至明朝先后属于温麻县、长溪县和福宁州。明朝洪武年间,出于倭寇的防务需要,江夏侯周德兴认为大嵛山岛孤悬海中,便将岛上居民悉数迁入福宁州的七都和八都一带(七都在今霞浦牙城镇一带,八都在今福鼎境内[6]),岛一度被荒废[4],此后大嵛山岛被纳入福宁卫烽火寨管辖。嘉靖年间,俞大猷、戚继光等将领率明军在福建沿海一带抗倭,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参将黎鹏举在大嵛山岛守卫时击沉一艘倭舟,将残余倭寇追击到三沙火燄山一带并大破之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明廷在此地设立游军,大嵛山岛成为海上军事要塞。[2][7]
福鼎建县前,大嵛山岛属福宁州劝儒乡擢秀里。清朝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福宁州升格为福宁府,原福宁州直辖区改设附郭霞浦县,5年后,自霞浦县分出福鼎县,福瑶列岛的大嵛山岛及以北岛屿归福鼎县管辖,小嵛山岛及以南岛屿归霞浦县管辖。在此期间,有福建的渔民陆续来大嵛山岛开荒捕鱼,使得大嵛山岛人口逐渐增多,但清廷仍不准在岛上进行开发。嘉庆年间,大嵛山岛成为蔡牵起义军的根据地之一。[2]
中华民国时期,大嵛山岛属福鼎县秦屿区管辖。民国14年(1925年),曾参加辛亥革命的福鼎人朱腾芬携眷回乡,致力于开发大嵛山岛,大嵛山岛人口增多,渐得繁荣[7]。民国23年(1934年),中共闽东特委在大嵛山岛组织过海上游击队。民国38年(1949年),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推进,福鼎县城被中国共产党接管,福鼎县长曾文光逃到大嵛山岛,10月8日,嵛山岛岛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大嵛山岛。[2]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大嵛山岛设立嵛山乡,1952年划分为东角、芦竹两乡。1954年,大嵛山岛及其周边岛屿全部划归霞浦县管辖,隶属于霞浦县海岛区(1955年改称三沙区)[8],同年,由于台海两岸对峙,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一个独立团、空军的一个连登岛驻扎,并持续驻防至1970年[5]。1962年,大嵛山岛复归福鼎县辖,并成立嵛山人民公社,公社驻马祖村[2]。1980年属福鼎县嵛山区,1987年属嵛山乡,1993年属嵛山镇。[9]